"试验区聚焦构建适应数字化发展的制度体系,通过一体化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,完善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的监管政策,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,助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"
建设运营智慧渔业指挥调度(预警)中心
探索海洋渔业管理新模式
一、案例简介
福建省漳州市为推动海洋渔业智慧化管理,服务海上政务监管分析决策,助力渔业生产智能化,打造智慧渔业指挥调度(预警)中心,统筹海上安全管理、海上应急救援、海洋生态环境、海洋经济产业等领域,充分利用全球船舶自动识别系统(ais)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,建立多源传感器形成的物联网数据底座,整合二三维五级联动地理信息,将船舶、渔港、设施落图,形成一张全景“海视图”,全方位推进数字化、可视化管理。
图1 漳州市智慧渔业指挥调度(预警)中心大屏
二、主要做法
(一)打造立体可视动态全景“海视图”。
围绕“智慧管船、智慧管港、智慧管人”目标,在全省率先打造“海上漳州”全景海视图,全景海视图汇聚各类渔船、乡镇船舶、渔港、养殖等数据,实时“一张图”显示渔港、渔船、渔排、预警、海域实况等各类信息,形成“三渔”立体化观测、精细化管理、智能化预警。搭建海洋渔业数据驾驶舱,形成高效便捷、处置快捷的全天候动态监控格局,推动海洋渔业从“有人管”向“管得住”“管得好”转变,达到“守住港”“看住船”“盯紧人”“稳生产”的智慧渔业管理效果,率先实现省、市、县、乡镇和村级五级联动的智慧管理新模式。
(二)筑安全屏障保渔民平安。
为实现离港之后海上生产作业的安全管理,中心利用高通量卫星、基于ip的语音传输(voip)电话、船载智能ai终端等设备,结合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,实现日常作业风险防范,疏通海上安全救援信息通道,运用信息技术构筑海上安全屏障。在日常作业中,通过打通船舶各通导设备、视频监控设备的物联数据对接,经过ai智能算法的分析处理,针对涉渔人员风险行为现象进行及时提醒和预警,并实时将预警信息及设备运行数据、船载渔捞日志数据、渔船周边海域环境等数据回传。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下,通过船载一键报警和voip电话实现海陆对接,帮助预警中心第一时间掌握遇险情况,研判救援方案,把握救援时机。依据风险等级“精准到船,精准到人”的点播预警和点名处置,由“事后救急”向“事前预防和过程管控”转变,切实减少海上安全事故和避免安全事态升级,以“技防 管理”节约社会资源,保障渔业的安全生产作业。
(三)移动“海视图”实现掌上看船。
为方便第一时间查看渔船预警情况并进行处置,“海上漳州”全景海视图缩小版—“海上漳州”船讯通app应运而生。“海上漳州”船讯通app作为“海上漳州”平台的移动海视图,以“精准管控、不漏一船、不漏一人”为目标,集进出港、渔船动态、渔港监控等多功能于一体,实现“掌上看船”。可通过手机全面掌握渔船基础信息、进出港动态、编队情况等日常管理要素,按权限分级满足管理需求。同时,对于系统平台监测预警的渔船安全、天气海况等异常情形,船讯通app第一时间弹窗提醒及时分析处置,防控渔船安全作业风险,可随时随地打开船讯通app,查看渔港实景、海域实况、渔船动态,从而实现渔民海上事故风险可感知可预防,渔民生命安全全程守护。
图2 漳州市全景海视图
三、案例成效
(一)有效提升智慧监管能力。
一是实现智慧监控,海上接触“看得见”。促进船长落实渔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乡镇船舶看得见、呼得着,不离日常监管视线,防止或减少水上事故的发生。在防碰撞方面,2024年以来,共计监测告警渔船与商船碰撞风险2208艘次、未编队编组生产26726次,未发生商渔船碰撞事故。在防风损方面,2024年以来,共监测告警海上渔船防范大风浪风险193余次。在防触礁方面,2024年以来,共监测告警渔船触礁风险18069艘次。二是实现雷视联动,擅闯渔港“看得见”。自动识别外来可疑船舶,系统联通接入现有漳州近海岸5个小目标雷达,实时扫描、发现、跟踪沿海30海里范围内的移动物体、船只,实现监测渔船和乡镇船舶进出港30万艘次、渔船和乡镇船舶海上风险智慧感知预警2706艘次。
(二)实现全流程管理的多项创新。
一是理念创新。围绕“智慧管港、智慧管船、智慧管人、智慧管渔”目标构建全景“海视图”,展现了现代化的渔业管理理念。二是组织创新。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先行先试,政企协同共同推进项目。三是技术创新。率先建成“全景海视图”、率先完成智控终端设备全覆盖安装、率先实现海上风险智慧感知告警,提升了渔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。四是模式创新。通过网格化管理,实现了对渔业资源的全面覆盖和精细化管理,提高了渔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。五是机制创新。积极探索海洋数据资产汇聚、评估与盘活路径,推动项目发展。